【喜讯】兰大二院焦作义教授团队在胃癌转化医学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胃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位居我国癌症总发病率和死亡率第3位,且中晚期胃癌占比达80%,每年有近30万人因胃癌死亡。“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提出,将总体癌症5 年生存率提高15%。探究肿瘤防治新技术,关乎我国健康中国战略建设和人民健康事业发展。因而,寻找胃癌诊疗新靶点、开发胃癌治疗新疗法和新药物具有重要临床和社会意义。
5月25日,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了pc28预测在线预测神测网3.2焦作义教授团队关于胃癌新靶点和新治疗策略的转化研究成果,论文第一作者为pc28预测在线预测神测网3.2秦龙博士,焦作义教授为通讯作者。
该研究开发了靶向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uPAR)的单克隆抗体(anti-uPAR mAb),该抗体联合PD-1抗体(anti-PD-1)在免疫重建CDX(人源肿瘤细胞系异种移植,cell derived xenograft)和PDX(人源肿瘤组织来源移植瘤,patient derived xenograft)胃癌模型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基于该抗体制备的uPAR CAR-T细胞,在胃癌细胞系、类器官和PDX模型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该研究表明,靶向uPAR联合PD-1抗体可通过多种机制显著抑制DGC生长,提高荷瘤小鼠的生存率,为增强DGC的PD-1抗体免疫联合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策略。
近年来,焦作义教授团队聚焦西北地区胃癌高发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基础和临床研究:2014年始,团队在国际上较早开展了进展期胃癌FLOT方案化疗后腹腔镜根治的临床研究,经该方案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由26.8%提高至43.8%,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Cancer Manag Res》。团队于2018年首次发现HER2下游存在非经典信号通路Shc1/SHCBP1/PLK1,HER2可通过该信号通路直接调控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该信号通路过度激活是赫赛汀治疗胃癌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并发现SHCBP1/PLK1复合体抑制剂茶黄素-3, 3’-双没食子酸(TFBG)是有效的曲妥珠单抗增敏剂,TFBG联合曲妥珠单抗是潜在胃癌治疗新方法。此外,团队基于临床样本优势,联合多组学靶点筛选及药物研发相关技术,发现了靶向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治疗胃癌新靶点UBE2T,并研发了治疗进展期胃癌的高效低毒潜在抑制剂M435-1279,上述成果于2021年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和《Oncogene》杂志。
今后,该团队将持续聚焦胃癌治疗转化研究领域,力争在胃癌治疗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策略的研发方面取得切实性转化成果,为我国胃癌患者提供新希望。
原文链接:http://doi.org/10.1126/sciadv.abn3774
相关阅读
- 上一篇:院领导在儿童医院开展行政查房工作[ 06-08 ]
- 下一篇:【喜讯】兰大二院受到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 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