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院团青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交流(之三十六)

作者: 来源:普外学系团支部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20日 点击数: 字号:【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让我们从那段历史中了解习总书记在青年时期的成长历程,让遥不可及的大国领袖一下子变得亲切真实,可触可感了。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是对我们当代青年的最好勉励,有情有爱的总书记是我们励志成才学习的榜样。

一、敢于吃苦,乐于吃苦

    从书中的字里行间体会到当时生产和生活条件之艰苦。习总书记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陕北高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接受挑战,一步一步迈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艰难困苦是砥砺青春的“磨刀石”,逆境最能检验一个人的意志和追求。作为80后的我们没有上山下乡,在今天这样幸福的环境里工作,有时多做一点事情就叫苦,其实是因为经历的磨练太少,才会有这种挑三拣四的思想。如果摆正了心态,有更长远更理性的人生规划,就会认识到“磨练”是成长路上必须经历的一道坎。只有敢于吃苦,乐于吃苦,才会增长才干,培养出敢于担当、独当一面的素质。

二、勤学善思

    习总书记如饥似渴的学习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总书记到梁家河时,只带了两个旧箱子,里面装满了书,梁家河的每个人回忆起习总书记当年住过的窑洞,第一印象是“窑洞里到处都是书,地上、炕上、褥子上全是书”,在没有电仅靠煤油灯照明的夜晚,习近平常常苦读深思至凌晨,鼻子和脸经常被熏黑,第二天照样要下地干农活,农活间歇还抽空看书。书的种类之多如政治、哲学、历史、中外文学类等等,范围之广,让人敬佩。从现在起,我一定要把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哪怕一天挤出半小时,即使读几页书,只要坚持下去,必然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三、为民服务

    书中最为打动我的是习总书记当年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干劲和闯劲。在那个人人都为烧柴,吃饭,穿衣发愁的年代,习近平带领村民改天换,建沼气、修淤地坝、办夜校、打水井、开磨面坊、办铁业社、办缝纫社,想尽一切办法改善村民生活。七年的知青经历,也真切感受到了人民的疾苦和人民的期盼。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了我很多启迪和感悟,也让我更加明确只有不断修养成才,培养优秀品质,才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有为青年。作为兰大二院临床一线的员工,对病人的真情和关爱,对安全的责任和担当,对优质服务的孜孜追求,一直是我出发的原动力,始终要以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为目标,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用心服务,用情服务。

 

稿源:肿瘤外科  张菊兰

编辑、校审:院团委

 
分享到:
[字号: ]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