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 04-23今天你读书了吗?
- 05-14品读经典 悦心明智 | 读《老人与海》有感
- 02-20愿你可以找到《好的孤独》
- 11-02“与好书相遇”——藏在青年之家里的好书
- 10-09十一假期不想外出?强烈推荐一本医生写的好书给你!!!
- 09-07读《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余华《活着》——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生活是一个过程,而活着是一种状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希望我们都能奋力,好好的活着。我是本期主播王巧玲,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作者余华的小说《活着》的读后感,感谢聆听。
(本期主播王巧玲)
《活着》是一部讲述从解放战争后期到七十年代末期一位中国农民的苦难生活,书中的故事启发我们如何去面对生命中巨大的痛苦与苦难,以及亲情友情的可贵。阅读的过程中,我数次洒下了眼泪,有感动,有愤恨,有同情,更多的是触动我心灵的人生真谛。我逐渐懂得,“活着”如此简单的一个字眼,却承载着太多太多。
主人公福贵年轻时顽劣不羁,嗜赌成性,他享受着世间的浮华与喧嚣,弃家人的苦心劝说于不顾,终将家产败光,随之而来是父亲去世,母亲病重的恶耗。生活的残酷与窘迫让他终于从虚无缥缈的梦境中惊醒,生在那样一个血雨腥风的时代,却又被国民党抓了当壮丁,经过枪飞弹打的岁月,福贵心中企盼着家乡的月亮。
所幸他在战场上苟全了性命,想回家好好生活,而破败不堪的生活却让苦恼继续上演,母亲已逝,女儿应病变哑,儿子骤然离世,生活被接踵而至的死亡撕得粉碎。
我无法想象他是怎样用他那双布满老茧的双手播开一片黄土地,将亲人连同自己的绝望埋葬在地下。暮年时,与一头老牛相守,在一抹灿烂的夕阳中引吭高歌。少年去流浪,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这正是对富贵一生的诠释。世间的温暖多情,冷漠与凄苦让他留恋忘怀,动荡和苦难,平静和快乐的一生正是我们每个人要走过的一生。无需过多的解释,只要好好的活着。
书中还有许多触动心灵深处的情景,当读到年仅12岁的凤霞被父亲送到富人家做佣人时,我忍不住泪流满面,也许是因为同情凤霞坎坷的命运,也许是感恩我们现在拥有的美好生活。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忍受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更不知道为了生存而不顾一切拼搏的辛酸。我们应该庆幸活在这个崭新的时代。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人生应该有两盏灯,一盏是希望的灯,一盏是勇气的灯。”我真心觉得福贵是苦难中的幸存者,他心怀着两盏明灯指引着他坚定的走下去。无论是有庆输血时苍白的面孔,还是凤霞被迫送走时婆娑的泪水,一切的不幸都被放下,埋藏在心灵最深最静的角落里。福贵经历过的苦与痛犹如一杯苦不堪言的茶,入口时是掩盖不了的苦涩弥漫在嘴角,当回首沧桑年月时,会感受到清香甘甜。就像刹那间盛开的花朵散发出香气。就是这样美妙。福贵用行动向我们阐述了生活的真理,人生的道路即使坎坷难行,你也只能一如既往的走下去,最终无悔而去。
对于福贵来说,寻死比活着简单,但他仍然说,“只要活着,总有希望”。他的一生,是与命运搏斗却又自然地享受命运安排的一生。活着的意义我无法用言语全部阐释,因为这种意义是无比厚重、无比珍贵的;它不是单纯地来自某一篇文章里大家都信奉的真理,而是来自每个人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生活的期待。也许就在生活的某一个细节、某一个举手投足里你会感受到它强大的力量。
“活着,在我们的语言中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余华如是说。 我们没有必要把自己活成一个苦行僧,但是我们都应该学习小说里最朴实无华的道理,去享受生命。
成长意味着离责任与义务更近了一步,离自我与未来更近了一步,那么此时活着的意义,就会像我们体内的一道血液,流淌在我们生命的长河里,生生不息。
所幸他在战场上苟全了性命,想回家好好生活,而破败不堪的生活却让苦恼继续上演,母亲已逝,女儿应病变哑,儿子骤然离世,生活被接踵而至的死亡撕得粉碎。
我无法想象他是怎样用他那双布满老茧的双手播开一片黄土地,将亲人连同自己的绝望埋葬在地下。暮年时,与一头老牛相守,在一抹灿烂的夕阳中引吭高歌。少年去流浪,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这正是对富贵一生的诠释。世间的温暖多情,冷漠与凄苦让他留恋忘怀,动荡和苦难,平静和快乐的一生正是我们每个人要走过的一生。无需过多的解释,只要好好的活着。
书中还有许多触动心灵深处的情景,当读到年仅12岁的凤霞被父亲送到富人家做佣人时,我忍不住泪流满面,也许是因为同情凤霞坎坷的命运,也许是感恩我们现在拥有的美好生活。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忍受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更不知道为了生存而不顾一切拼搏的辛酸。我们应该庆幸活在这个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