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化作春泥 让爱创造奇迹----25岁肝移植患者康复出院
2022年1月6日,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夜晚,手术室外是寒冬凛冽,而手术室内因爱温暖如春。兰大二院焦作义教授肝移植团队已经在无影灯下全神贯注、连夜奋战近14小时,一颗11岁的肝脏在另一个陌生的体内继续搏动出新生的脉动。
身陷绝境 柳暗花明
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病房,年仅11岁的小女孩萍萍不幸因车祸离世,悲痛万分的父母最终选择通过捐献萍萍的器官来挽救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孩子虽然走了,但他们愿意把大爱留给世界,让孩子的生命以另外一种形式得到延续。
普通外科一病区患者徐先生,25岁,一周前因大量呕血前来就诊,以“肝硬化失代偿期”收住。同时伴乙型病毒性肝炎、门静脉高压、重度食管静脉曲张、重度贫血、脾大、脾功能亢进、腹腔积液、胸腔积液、低蛋白血症,目前最好的治疗手段就是接受肝脏移植。徐先生一家人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进行了器官移植申请登记,当被告知需要耐心等待时,徐先生一家人又感希望渺茫。
在登记完的第二天,幸运之神却眷顾了他,徐先生和小女孩配型成功了。但此次手术难度是远高于之前的移植手术,因为供体小,而受体患有严重的门脉高压,门静脉直径有3cm,此外两者的胆总管、肝动脉的管径相差太大,两人解剖生理方面的巨大差异,无疑对团队是一次严峻挑战,手术风险可想而知。
术前默哀,告别小女孩
敢于挑战 创造奇迹
焦作义教授肝移植团队术前反复商讨、充分预判风险、慎重应对措施,手术于2022年1月5日下午17时00分开始至次日上午7点30分结束,历时近14小时,手术终于顺利结束,术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均被预测并很好处理,徐先生被送往普外ICU进一步监护。奋战一夜的焦作义教授非常欣慰,稍作休息后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病区查看患者各项术后体征。连日来,兰大二院的医护人员严密监护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普通外科ICU、普通外科一病区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目前徐先生已下床活动,恢复顺利,近期即将出院。
焦作义教授肝移植团队正在手术
焦作义教授肝移植团队正在手术
心怀感恩 珍惜生命
徐先生深知自己的重生得益于中国红十字会开展的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移植手术教会了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感恩,感谢不知名捐赠者的无私奉献,感谢妻子的陪伴与不弃,感谢乡邻亲戚的慷慨与捐赠,更加感谢焦作义教授团队付出的艰辛努力让自己重获新生”。他深知自己何其不易得到了生命的转机,面对昂贵的治疗费用,对于一个农村家庭也差点让他望而却步,但焦作义教授带领的医护团队通过更多公益组织为徐先生积极筹措费用,千言万语道不尽感谢之情。最后徐先生说道“从决定接受手术到术后恢复,医护人员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和力量,家人的陪伴和鼓励一定会使我战胜病魔,坚强勇敢,今后我要珍惜生命,好好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
2月15日,暖阳高照,经过麻醉手术室、普通外科ICU、普通外科一病区及全院各个科室的全力配合,历经46天的精心治疗护理, 徐先生终于康复出院。一家人喜极而泣,锦旗上“起死回生 终生感谢”“医术精湛 德艺双馨”由衷的表达对焦作义教授及团队的感激之情!
焦作义教授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
患者向焦作义教授及团队敬献锦旗
敬畏生命,让爱延续
肝脏移植手术被誉为“肝胆外科王国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兰大二院焦作义教授肝移植团队早于2018年完成了甘青宁首例自主肝移植手术,此次较高难度的肝移植手术成功实施再次开启兰大二院移植事业的新篇章。虽然肝移植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十年迅速发展,现阶段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根据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数据,我国肝移植患者术后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4%、75%、71%,与国际肝移植的整体水平相当。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有很多,缺口还很大。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却因捐献而得到无线延展。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人体器官捐献的理念也是如此。
我国古代诗人龚自珍曾有诗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个生命的陨落是不幸的,但其生命可以通过器官捐赠的以另外一种形式得以延续,这个既是对逝去生命的最好纪念,也是对另外一个生命和家庭的莫大帮助,化作春泥,让爱延续。
相关阅读
- 上一篇:时隔45年,相差54岁, 两代驻村帮扶干部同时成为“段渠村民”[ 02-14 ]
- 下一篇:走进《四库全书》藏书馆 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0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