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生命终点不是尽头,最后馈赠温暖人间——六旬老人离世后无偿捐献角膜和遗体

编辑: 图:党委宣传部 何慕 来源:党委宣传部 赵梅娟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17日 点击数: 字号:【

生命是一条河,有的浪高湍急,有的平缓无波,最终都归入大海,化成点点雨滴,滋养世间万物。

生命是一首歌,有的激情高亢,有的婉转低吟,最终都谱写成曲,化成美妙音符,带给人间欢乐。

9月16日清晨,在我院普通外科一病区器官移植病房内,62岁的谢某突发心脏呼吸骤停,安静离世。而早在2018年10月25日,谢某就与80多岁高龄的母亲在甘肃省红十字会签署了《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在逝世后,自愿无偿捐献角膜组织和遗体用于医学研究,将大爱善举永远留存人间。

5年前,谢某确诊为肝脏恶性肿瘤,但由于肿瘤巨大,手术困难重重,风险极高,谢某先后前往多家医院就诊,但都奔波无果,给出的一致结论都是患者最多只能存活3个月左右,瞬间黑暗和恐慌降临在这个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就在一家人走投无路时,谢某和家人找到了兰大二院焦作义教授,在积极完善患者病情评估后,焦作义教授团队分析患者还有手术治疗的希望,在患者及其家属积极的配合下,焦作义教授及其团队为谢某成功完成高难度手术,术中切下肝脏肿瘤4 kg。焦作义教授及其团队用精湛的医疗技术挽救了谢某的生命,更创造了医学奇迹。5年多来,谢某一直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锻炼身体,游苏州园林,登黄山险峰,揽西安美景,走过祖国的秀美山川,放松心情,积极与癌症勇作斗争。

2019年8月下旬,谢某突发上消化道出血,遂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发现肝癌复发且肝硬化持续加重,无法继续手术治疗,由于消化道出血,患者身体状况持续变差,担心无法回到兰州的谢某又在当地红十字会签署了《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在谢某内心的深处,兰大二院在绝境中为他伸出的双手,曾带给他无比的温暖,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更让他感受到家人般的关怀。怀着对兰大二院的无比信任,怀着一种落叶归根的情怀,谢某与家人立刻联系我院普通外科,通过医务人员的远程指导,积极调理身体,在状况最佳的情况下由苏返兰,入住我院。入院后,医务人员立即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并努力减缓谢某疼痛。最终,因病情严重无法治疗,于2019年9月16日,谢某与这个美好的世界永远离去。我院按照相关流程上报省红十字会,并与红十字会眼库工作人员共同完成角膜和遗体捐献工作。

“人固有一死,曾经父亲的遗体因一些原因未能如愿捐献,我和母亲就想在去世后把遗体捐出去,就想让更多的医护人员提高实际诊疗经验,为医学研究作出微薄贡献”,这是谢某在生前曾说过的话,简单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一位老者对于医务人员的嘱托,更看到他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无限希望。而谢某捐献的珍贵眼角膜和遗体,也将用于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人类健康的探索作出贡献。

"截至目前,甘肃省遗体捐献共完成56例,登记遗体捐献665例,近年来,遗体、器官捐献也逐渐的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了。遗体捐献对社会医疗卫生事业有极大的贡献,对医学教育与临床实验而言,人体解剖、人体器官移植等都需要大量的遗体来源,以便用于临床研究和试验;对个人而言,遗体捐献是一种高尚品格的体现,是一种对自身对社会乃至对自然的一种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一方面,捐献者想着逝世后能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这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的社会道德品质;另一方面,他们相信人逝世后选择通过器官的捐献而使自己的生命光辉也能够照亮别人的生命。我们无法提升实际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能够追求生命的永恒!!一切伟大的创造实际上都暗含着生命的永恒,遗体捐献就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生命,因短暂和仅有一次而显得宝贵,然而他们的壮举(选择)却战胜了短暂,用这种方式使生命得到了延续和升华,获得了永恒,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并将其发扬"。面对谢某的义举,我院院长王琛倡议。

最后的死亡和最初的诞生一样,都是人生必然;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样,都是光照人间。我们常说“我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谢某在人生的终点,毫无保留地奉献了生命最后的温暖与光辉,让人生的价值得到升华,让崇高的灵魂留下永恒的尊敬。

分享到:
[字号: ]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