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院团青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交流(之三)
宝贵的精神财富
伟大的力量源泉
近日,我认真细致地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是探寻党的领袖成长足迹的珍贵实录。它生动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艰难磨砺和丰富实践中的成长历程,直观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寄语青年朋友,“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刻诠释了如何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不仅是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鲜活教材,也是我们坚定理想、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在这里将我的心得体会和大家分享如下。
首先,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矢志不渝的信念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是当年“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七年的艰苦岁月,习近平总书记坚守梁家河,在养育了中国革命的黄土地上,经受了曲折经历和艰苦磨砺的考验,始终坚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始终怀抱“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情怀,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更加自觉地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坚守本色,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凝心聚魂、固本培元、指引航程,更加自觉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坚强捍卫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其次,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插队在贫瘠的陕北黄土高原,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艰苦劳动中,与群众一起放羊、铡草、挑粪、拉煤、修田,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冬天冰凉刺骨的泥水照样蹚,劳动中手掌起泡流血也在所不辞,克服了重重困难,战胜了种种考验,历经了七年的磨砺成长。在闭塞荒凉的黄土高原,习近平总书记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同时,从没忘记学习和思考,坚持博览群书,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山上放羊时学,干活休息时学,曾为借一本书能跑30多里路。当今时代,我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已经大为改善,更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赤子情怀,发扬“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苦奋斗精神,不断磨炼意志、品格和能力,不断加强各类知识的学习,勇于经受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形成拼搏奉献、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其三,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实干担当的风格气魄。早在梁家河七年历练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是乡亲们眼中“敢说敢做敢担当”“吃苦耐劳的好后生”。20岁出头的他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他不仅自己积极劳动,还带领广大社员苦干实干,打出了梁家河第一口吃水井、建立了第一个铁业社、缝衣社和第一座磨坊、淤地坝,建成了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群众生活逐步改善,全村外出乞讨的历史一去不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责任重于泰山”。当下的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担当意识,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切实落实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内开创新格局。
其四,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质朴真挚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是他与当地群众共度时艰、水乳交融的七年。七年中,习近平总书记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与父老乡亲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了解了人民疾苦,和人民建立了血肉联系,怀着对群众深厚的感情,身体力行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融入群众、植根群众、造福群众的群众工作方法,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心中、落在实处,做到倾听民声、广聚民智、汇集民力,扎扎实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而不懈努力。
相关阅读
- 上一篇:二院团青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交流(之二)[ 06-19 ]
- 下一篇:二院团青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交流(之四)[ 0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