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肃网】兰州故事——甘肃举院: 两百年草昧破天荒
甘肃举院:两百年草昧破天荒
讲述人: 贾守雄,pc28预测在线预测神测网3.2文史办副主任
修缮后的至公堂
清代《钦定科场条例》
民国初年的明远楼
西关什字,兰州最为繁华的闹市,每天人流如织,车如长龙,展现着这个都市的勃勃生机。然而,就在西关什字的兰大二院内,却有两座经历了百年沧桑的古建筑,安静地观望着人生过往和世事沧桑,它们依然雕梁画栋的身姿告诉我们这座城市曾经有过的辉煌。
它们就是兰大二院院内的甘肃举院至公堂和观成堂。今天,就让我们聆听甘肃举院的故事。
甘肃举院,创造多个全国之最
甘肃举院,严格意义上应该叫甘肃贡院。然而,在甘肃举院落成之前,兰州城内已经有了一座兰州府贡院。为了使两者有所区分,新建贡院就被命名为甘肃举院。于是,甘肃贡院就成了全国唯一一座被称作举院的贡院,当然对于甘肃贡院来说,举院的名称更加高度切合其考取举人的功能。
甘肃举院创造了诸多的全国之最。在清末全国同等级的17座省级贡院中,它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建立的一座贡院,是中国最西部的一座贡院,有全国贡院第一长联的贡院,也是全国唯一一座与黄河为邻的贡院。
不过,它还有另一个鲜为人知的不同。这就是甘肃举院的坐落方位。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风水,从现代科学观念来说,就是重视环境和人的活动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中,哪个地方修建什么建筑,都是经过充分调查,深思熟虑的。全国各地的贡院多是在省城的东南隅,坐北朝南。别的不说,同在兰州的兰州府贡院便是如此。然而,甘肃举院的建筑布局却不是这样。甘肃举院修建在兰州城外,紧挨着兰州城的西北角,而且它的建筑布局也不是坐北朝南,而是坐东朝西。那么,在修建甘肃举院时,人们为何这样选择呢?
背后有一个无法言说的苦衷。这就要从兰州城的分布说起。人们说,兰州城是两山一河夹一川,南北两山对峙,黄河从中穿过,兰州城修建在黄河边的河川地上,受地形的制约非常大。
甘肃举院是左宗棠主持下修建的。为选择一块合适的地方,人们也费尽周折。兰州城内,房屋市肆纵横交错,在多方权衡之下,选择了这块地方。那时,这里叫海家滩,是兰州城郭西北面的一个黄河滩涂。这里靠近黄河取水方便,和兰州城一墙之隔,便于管理。这里背靠城墙,甚至贡院的部分围墙直接使用兰州城墙,以便节省费用。
一般来说,为防止作弊,贡院是一个全封闭的场所,也就是说,考生经过搜检点名等程序之后,进入贡院考试,要在里面待上九天七夜,每场考试结束后,才打开贡院大门,放考生出场。甘肃举院的乡试要进行三场。
其实,不仅布局上考虑节省经费,在举院的建设中,也能看出这一点。在修缮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至公堂只将前面进行了彩绘,而背面却没有。为何会这样,这就要说到甘肃举院的修建背景。
五十万两,修建经费难住左宗棠
甘肃举院是在左宗棠大体平定西北战乱后,为恢复经济、凝聚西北人心、重振西北文脉而修建的。就甘肃举院的应试考生而言,不仅仅局限于今天的甘肃一地,而且涵盖了今天新疆东部、宁夏、青海,可以说,甘肃举院是这一地区的文化教育中心,也是最高学问殿堂。
不过,甘肃举院修建可不容易。当时,西北各地经历长期战乱。陕甘总督左宗棠发现有清一代,甘肃出的武将很多,而文人却不多。究其原因,就是西北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左宗棠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这样说:“甘肃府、州、县,距陕(西)近者平(凉)、庆(阳)、泾(川)、巩(昌)、秦(州)、阶(州)两道约八九百里。兰州一道近者一千三四百里,远者一千六七百里,兰州迤西凉州(武威)、甘州(张掖)、西宁遍北宁夏远或两千余里。至肃州(酒泉)、安西一道,则三千或四千余里,镇(西)迪(化)一道,更五六千里不等。”当时,甘肃各地考生要到陕西三原参加考试,路途遥远,许多学生要提前半年出发,即便这样,由于路途遥远,花费甚巨,仍有大批学生不能参加陕西三原的陕甘乡试。
有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陕甘分省已有两百年,但甘肃考生一直在陕西赴考。甘肃举院修建之前,有3000人参加陕甘乡试,而甘肃学子(大甘肃,即上述四地)仅仅600人。甘肃举院建成后的首次甘肃乡试,有2700人参加。
为解决这些问题,左宗棠向朝廷上书要求陕甘分闱。同时,甘肃士绅也联名上书,前刑部主事滕烜、道台曹炯、吴可读等人更是多方奔走,筹集资金建立贡院,以解决甘肃学子参加考试的难题。
第二年,朝廷批准左宗棠《奏请陕甘分闱疏》。拿到朝廷的批文,选址和经费成为两大难题。当时,西北经过长期战乱,民生凋敝,经济困难。吴可读等人四处筹资,奔走在各个州县、地方绅士商贾之间周旋,费尽心血,最后捐得50万两白银。甘肃民众绅士也是大力支持,有些人家甚至拆了祠堂,将木料砖石用来修建贡院。
科举废除,甘肃近现代教育从这里起步
可以这样说,甘肃举院的建成,是继明初大移民,甘肃(即上述四地)本土文化兴盛之后的又一个高潮。而且,由于陕甘分闱,甘肃乡试、新建甘肃举院为甘肃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在废除科举制度后,这里依旧是甘肃接受近现代教育的大本营。
甘肃举院建成后,纵140丈,横90丈,外筑城垣,内建棘围。举院西南角开贡院门,进门北行为大门,大门左右两侧设点名厅和搜检厅,进大门,自西朝东,沿中轴线分布有龙门、明远楼、至公堂、观成堂、衡鉴堂、雍门、录榜所。明远楼两侧建南北号房,一次可容纳4000名考生参加考试。
其中心建筑为至公堂,堂前为明远楼,楼左右为南北号房,西为龙门,至公堂的门上方悬挂着一个大匾,上面写着“至公堂”,门两侧金柱悬挂左宗棠撰书楹联:“共赏万余卷奇文,远撷紫芝,近搴朱草;重寻五十年旧事,一攀丹桂,三趁黄槐。”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也是甘肃近现代教育的发祥地,在这里先后设农业试验场、甘肃劝工厂、甘肃农矿学堂、甘肃官报局、甘肃督垦总局、甘肃高等巡警学堂。民国初期,甘肃法政专门学校移设贡院,在农矿、巡警学堂的校址上逐渐发展成兰州中山大学、甘肃大学、甘肃学院、国立兰州大学。同时移入甘肃制造局,甘肃官运局,甘肃省立甲种农业学校、甘肃工艺学校等机关学校。
如今,甘肃举院旧址的至公堂、观成堂经过修缮,雕梁画栋,重现了当年的雄姿。坐落在甘肃举院旧址的兰大二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从诞生的那天起,就秉承公益初心,历经90年风雨历程,始终弦歌不辍。今年恰逢兰大二院建院90周年。医院决定在至公堂和观成堂分别建成甘肃科举博物馆和院史馆,利用和保护两座历史建筑,充分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
紫朱光芒应犹在,留得楹联百世新。尽管时代不同了,但甘肃举院奠定的甘肃文脉,还将继续流传下去。
文-图(翻拍)兰州晨报/掌上兰州首席记者王文元
责任编辑:李婧
相关阅读
- 上一篇:【西部商报】甘肃省儿童医院与兰州市儿童福利院挂牌共建“医疗康复帮扶合…[ 06-06 ]
- 下一篇:【每日甘肃网】「专家讲座」昨晚你睡得好吗[ 0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