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媒体聚焦

【兰州晚报】最早进手术室、最晚离开是家常便饭

编辑: 图: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9日 点击数: 字号:【

    姓名:刘婕婷 身份:兰大二院麻醉手术科麻醉师经历:读研时学习外科,但本科的学习经历让她更喜欢麻醉师,拥有8年临床经验。

    麻醉医生跪地救人、暖男麻醉医生为聋哑病人手绘麻醉流程图、麻醉医生手抱小患者做麻醉……今年以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类似温暖小举动不胜枚举,感动着朋友圈。但你是否知道,麻醉医生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9月23日,记者走进兰大二院手术室,和这些可爱的人亲密接触了一回。

A 工作忙

   一台手术中,麻醉医生是最早进手术室、最晚离开的那一个

   9月23日上午8时许,兰大二院手术室第26室,麻醉科医生刘婕婷和助手正在为一台手术做准备。这是当天她的第一台手术,患者是一名两个月大的婴儿,由于脑部积水,头部肿大,必须实施手术。9时许,待一切用具和准备工作完毕后,刘婕婷开始为小患者做麻醉。拥有8年临床经验的她,选用适合小孩的面罩先进行吸入式麻醉。不一会儿,小家伙就轻轻地闭上了眼睛。这个时候,刘婕婷和助手一同为小家伙消毒,动作轻柔、娴熟,并为他戴上了相关检测仪器。之后,两人又为孩子做插管做全麻。做完这些后,麻醉过程已经进行了16分钟。刘婕婷告诉记者,整个麻醉诱导过程完成,医生可以开始手术,但她的工作并没有结束。术中,她还需观察监测仪掌握小患者的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处理突发情况。她的助手还要填写手术的相关记录。

    在医生做手术时,刘婕婷始终盯着监测仪观察小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这个小家伙儿才两个月大,所以不能仅靠听报警器的声响,一定要密切关注。”刚说完,监测仪上的数据发生了变化,刘婕婷立即调整机器,以便帮助小患者控制呼吸。术中,一旦患者发生状况需要急救时,基本都是麻醉医生在做。刘婕婷说,每台手术中,这样的急救事例很多,每一次都需要她们争分夺秒地去争取。

   此时,距离刘婕婷进手术室已经过去了40多分钟,这台手术预计要1个多小时。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必须等到患者苏醒,并且恢复到术前的状态。如果患者没有清醒,一般还需进入麻醉恢复室中,进行观察;如果患者术前是ICU病房的,还要继续送回那里。一台手术中,麻醉医生是最早进手术室,最晚离开的那一个。第二天,他们还会对患者进行探访。

B 责任重

   麻醉师绝对不是“一针倒”的职业

   刘婕婷在兰大读研时学习外科,但本科的学习经历让她更喜欢麻醉师。于是在毕业后,她果断来到兰大二院麻醉手术科做了一名麻醉师。麻醉科主任王迎斌介绍,像刘婕婷这样的麻醉医生,每天除了进手术室外,还会在术前前一天下午4时至晚上9时之间,对患者进行麻醉前的访视,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并介绍麻醉方案、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第二天一大早,还要在科室里学习,“最近我们还需要学习英语,以便研读医学论文,提高业务水平”。每天忙碌却又充实的工作,让刘婕婷觉得很有成就感。“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每一次手术过程,风险重重,一个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麻醉医生,会对病人全方位的实时监测,直至他们康复,这也绝对不是外界想象的“一针倒”职业。手术成功后,等候在手术室外的患者家属会感激医生和护士,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些“隐形人”——麻醉医生,并向他们道一声“谢谢”。(摘自《兰州晚报》2016年9月28日A17版

分享到:
[字号: ]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