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媒体聚焦

【甘肃经济日报】为了每一滴血 记全国输血界“领军人才”李晓娟

编辑: 图: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08日 点击数: 字号:【

    这个五月,李晓娟过得并不平静。虽然走下领奖台已有一段日子了,但对于突如其来的殊荣,她还是感觉到些许恍惚。

  再次摊开鲜红的证书,“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共同举办的‘迎接新常态,勇做输血领军人’全国人才选拔活动中,荣获‘领军人才’荣誉称号”,这段不知过目多少遍的文字,如今还是能看出陌生感。

  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是全国近20万输血工作者心目中的顶级组织。

  这是两大顶级机构第一次举办全国人才选拔活动,共评出领军人才10名,杰出人才15名,扬帆人才20名。

  无疑,获此殊荣的李晓娟不但成为西北唯一,更是一跃而成全国输血界的翘楚。

  太多的第一次让李晓娟应接不暇,包括第一次面对记者。

  “无心插柳的一点发现,换来如此高的荣誉,的确让我有点诚惶诚恐。任重而道远,我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其实,李晓娟轻描淡写的“一点发现”,在不久后,将会改写中国医疗临床输血史,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血源供需矛盾,甚至对改善医患关系也有着积极意义。

  “无心”

  李晓娟所说的“无心插柳”还得从她的工作说起。

  在pc28预测在线预测神测网3.2,李晓娟身兼数职 ——输血科主任、甘肃省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会长、医疗质量控制科主任,主管全院的单病种和临床路径。简而言之,除了输血工作之外,她还能接触到大量的病历。

  “全院多少年的病历,大量的数据信息都从我的手上过。”这些在普通人看来枯燥无味的数据,却被“专注输血20年”的李晓娟渐渐看出了名堂:原来好多单病种不需要输血!

  灵光一现的发现让李晓娟兴奋不已!紧接着她又更深入地发现,很多数据有着非常强的规律性。即使不得不输血的单病种,在用血方面还可以按时间、按阶段、按成分划分出来,可以更加科学地控制用血。

  “将来的临床输血肯定会向精细化发展,这一发现如果深入分析研究,利用大数据做支撑寻找输血规律,完全可以根据单病种的特点做出《输血指南》。”李晓娟说,如此一来,针对某一单病种相当于有了一本“工具书”,不知道就查一查,“对照执行就完了”。

  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发现。李晓娟第一时间将此发现上报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

  于是,李晓娟成了“我国首度提出单病种输血新概念”的人!

  在荣获上述殊荣时,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会长刘景汉院士赞誉:“李晓娟当之无愧!”

  良心

  从本科的临床到硕士的免疫学,从单一的输血科到全院的质量控制,李晓娟25年的从医生涯中,大多时间是和临床输血打交道,她最擅长于科学安全输血的管理工作以及疑难病人输血治疗方案的制定。

  “是输血行业培养了我。”李晓娟说。因此,她也心系偏远地区输血事业的发展,长期主动下基层进行输血知识培训,热心帮助各级医疗机构输血相关问题的答疑解惑。

  李晓娟最为纠心的莫过于盲目输血。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医疗条件落后的县乡,也同样存在于大城市。她告诉记者,根据相关方面的前期研究统计,在北上广,不合理用血的比例也高达50%,主要是对血浆的不合理利用。

  “不合理用血不但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还有许多负作用”,如果做到精细化输血,除了能减轻经济负担、减少负作用外,还可以保护本已紧张的血源。

  当下的现实情况是,只要是外科手术,不备好用血指标,哪个医生也不敢做手术。但我国的血源非常紧张,即便是在血源充足的情况下,输血也要走好多程序:找来献血证,到血液中心办用血指标,再到医院登记,而后派血。

  血源紧张时,即便有献血证也办不了。于是血贩子日益猖獗。据李晓娟了解到的情况,北上广有的血贩子年收入甚至过百万。

  “盲目用血在某种程度助推了这种见不得光的交易。”李晓娟说,如果输血做到精细化,有些单病种患者完全没有必要走备血的程序,即使用血也知道在什么时候用、用多少,输血的可控性会大大增强。

  “野心”

  有了前提,李晓娟也就成了全国制定这一领域规则的人。

  从2013年开始,她就介入这一领域的研究,下一步就要申报国家级课题,并和沈阳军区总医院及其他相关单位合作,开始撰写出版相关著作。

  李晓娟说,自己的责任更重大了。

  在她看来,我国的输血史在之前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盲目输血阶段。认为输血就是输营养,因此买血卖血成风,许多爱滋病村就是那时产生的;二是无偿献血后,虽然保证了血源的安全,但还是以输全血为主;三是提倡成份输血,成份输血是指按照不同血液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冷沉淀等,进行输血治疗。尤其是2012年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令第85号)》之后,我国临床输血更加规范,在流程、制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这种提升在李晓娟看来还远远不够。“人的个体差异化比较大,对每一种病症的耐受性都不同。就拿《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修订版)而言,对于不同的个体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尺。”

  研究越深,李晓娟的企图心也就越大。掌握了前期研究数据,现在国家层面上也提了出来,她更急迫于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

  “希望更多有责任心的单位和个人加入进来,共同完成这一伟大课题。”李晓娟说。

  在她看来,精细化输血的研究领域没有终点。当完成了单病种的《输血指南》后,李晓娟甚至想将单病种再按年龄段、性别等继续细化下去。

  “将每一滴血都用在该用的地方!”这,就是李晓娟的“野心”。

 

 

分享到:
[字号: ]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