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道路上的“追光人”】“心”之所向,热爱与执着——记兰大二院心血管内科余静教授

作者:党委宣传部 周媛 来源:党委宣传部 周媛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7日 点击数: 字号:【

她的脸庞总是挂着谦和的笑容,像一簇初绽的新蕊,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温暖和踏实。她说起话来柔声细语,不疾不徐,举手投足间无不突显着学者的气质,专家的风范。

作为医务工作者,她医术精湛,对待患者耐心细致,认真严谨,始终胸怀仁爱。

作为科研工作者,她苦心钻研,常年埋头于实验室,兀兀穷年,不断探索追寻心中之光。

作为教育工作者,她履职尽责,奉献智慧饱含温度,做学生成才路上的引路人。

她根植兰大二院38载,她就是心血管内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高血压中心主任、心力衰竭中心主任余静。

——卷首语

以勤为径,筑牢科研学术基础

科研是一个获得自我成长的过程,正是一步步摸索,不断探究,不断试错才能收获现在的成果。从事科研工作,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坚强的意志力是不可或缺的,在漫长的科研过程中,两者兼备,才能长久保持创新的热情和活力。在科研路上,余静正是这样一路走来,她从小与书为伴,学生时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亲朋好友和老师同学眼中,她是出了名的“书呆子”。大学毕业后,步入工作岗位与心血管内科结缘,七年住院医师的经历,让她在后来的工作中迅速成长,逐渐锻造了她坚韧的意志力。

余静深知,只有持续不断学习,实践和积累,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参加工作后的余静也并没有一丝懈怠,始终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她在心血管内科工作六年后,取得硕士学位,期间余静得到了快速成长,并向更高的层次迈进。1998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并获得硕士生导师资格。随后她继续攻读了博士研究生,成为兰大二院心血管内科的第一个博士生,2006年取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天然药物专业的博士学位,并晋升为主任医师和内科教授,成为具备较深心血管临床修养又有药理学研究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期间,她先后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美国伊利诺大学芝加哥医学中心等国内外前沿阵地进修学习,一系列的进修深造,使余静的医疗技术、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些经历,都为余静在科研工作的道路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创新能力和动力。

潜精研思,带领团队勇攀高峰

临床科研的意义在于以发现问题为导向,带着问题去开展研究,在临床工作的不断探索、实践中,发现问题,为科研提供新思路,随着科研的不断深入、研究,临床问题能够获得解决,与此同时医生的医疗水平也能够获得提高,科学研究最终回归于临床,服务于临床,服务于患者,形成良性循环。余静教授带领的团队正是如此,正是他们在科研路上始终坚持不懈,不断创新,才能让医学科学惠及更多患者。

余静教授团队在基础研究方面集中在高血压所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女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等相关、靶向抗肿瘤药物相关性高血压,近年来获批4项高血压相关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新药如BH4、LCZ696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获得了同行的认可,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Hypertension》并被201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引用。团队就此方面的研究成果两次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甘肃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近年来,团队研究方向关注绝经后女性高血压及舒张功能障碍的基础研究涉及线粒体自噬、泛素蛋白酶体的激活及肌联蛋白等机制参与HFpEF患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管理策略,并有多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同时,团队在高血压领域的工作得到了国内各高血压学术组织及卫生行政部门的认可,2023年主持了甘肃省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中国重大心血管病调查甘肃部分子项目(高血压方向)、承担中国心血管危险分层(C-risk)甘肃子项目的研究。团队始终致力于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防治,参与并负责完成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持计划项目《中国重要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调查与关键技术研究——“中国人群高血压抽样调查”》《甘肃省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居民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等项目甘肃省调查任务,通过这些项目对于高血压、心房颤动以及心力衰竭等慢性疾病的流行状况和治疗现状背景有了更深刻了解,同时,建立了在甘肃省14个地州市城镇和乡村社区卫生院为基础的相应的心血管慢性常见疾病监测台站,积累了扎实的工作基础。

余静教授带领的团队已经逐步走出西北,走出国门,在高血压领域地位逐步提高,他们发出的声音也正在被更多地域和国家的同行关注和倾听。2019年,余静作为西亚太地区的代表,也是中国唯一的代表,参加了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药物治疗指南的制定,该指南于2021年8月25日正式向全球发布。2021年国际高血压学会—欧洲高血压学会联席会议(ESH-ISH 2021)接收了余静教授团队的9篇投稿,其中2篇被选为口头发言,7篇被选为壁报交流,余静教授就“THE STUDY ON THE CARDIAC AND VASCULA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TO THE COGNITIVE FUNCTION IN PERIMENOPAUSAL WOMEN WITH HYPERTENSION”在大会上做了交流发言。在2021年中国高血压年会暨第23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上,团队多项研究入选大会发言,余静教授被邀请作了大会报告。在第29届国际高血压学会科学会议暨17届亚太高血压学会大会上,余静教授团队共有1篇口头发言,11篇壁报在会上进行交流。在2023欧洲高血压学术年会(ESH 2023)上,余静教授团队“女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发病机制”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发言。

余静作为核心成员参加了《2018中国高血压指南》《中国动态血压测量指南》的制定,参加了《中国肾动脉狭窄专家共识》《中国心力衰竭患者离子管理专家共识》《高血压患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诊治流程》等多部专家建议或共识的制定。同时,余静作为2022《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组专家成员,全程参与了临床问题提出、证据讨论及推荐的撰写过程。

薪火相传,传承发扬科研精神

学生们提起余静教授,说她既是严师,又是益友;而在同事们眼中,她既是学富五车,醉心于科研的学者,又是心系患者,专注临床工作的医者。

“余静教授经常跟我们说,做科研最重要的就是坚定选择并凝练一个具有特色的方向并不断深化,不断探索,坚持不懈。”作为余静教授的第一个博士,现任兰大二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主任的王琼英说到。在她的记忆里,余静教授是一位非常有原则且严谨的导师,对学生们要求一直非常严格。在她读博期间,很早发了第一篇文章,试图能够尽早毕业,但是余静教授希望她能够真正静下心来,不断引导她在读博期间能够真正掌握科研思维和技能,磨炼自己,获得实实在在的成长。王琼英读博期间同时要兼顾临床工作,余静教授为了她能够更加专心做科研、学习,给了她充足的时间做基础科研实验。在余静教授的言传身教中,王琼英以多篇论文的优异成绩取得博士毕业,成为了同学们的标杆。这些经历都让王琼英在读博期间得到快速成长,在科研方面取得快速提升,并且在自己成为导师之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余静对待科研工作始终保持着严谨高效的态度,这一点她也同样要求于学生和团队。不管工作多忙碌,她每周都会定时召开组会,并且要求每个人必须参加,通过研究进展汇报、指南学习、难点讨论、分享经验等内容,帮助大家提升科研能力并创新思维模式。同时,严格要求学术规范,从学生入学起她就要求大家做好实验记录,她告诉学生,实验记录是实验以及后续科研发表的第一步,做好实验记录,研究过程遇到问题,可以反复查找、核对,利于有效解决问题,也能够尽快得到提高。在论文写作和项目申报方面,从实验设计和思路到专业性用语、论文格式、标点符号等,余静都会不遗余力、倾其所有帮助学生反复斟酌、修改、完善,不容出现任何错误。余静认为,科研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丝一毫的差错,都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要始终以严肃谨慎的态度和严格严密的标准对待,这也是余静对科研工作的信仰和追求。

近年来,余静积极带领学生及青年医生学习专业英文,鼓励大家站在更高的位置,树立中国科学工作者的荣誉感,注重与国际同行交流,发出中国人的声音。她经常带领学生走出国门,参加本专业的国际会议及学术交流。在欧洲高血压年会、世界高血压联盟年会、亚太高血压年会上都活跃着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心血管专业青年医生和研究生的身影。

“余静教授与我们来说像是一个肩膀,承载着我们的成长,站在老师的肩膀上,她把我们支撑到更广阔的地方去,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王琼英多年来对余静教授最深的感受。

在一次高血压国际学术会议前夕,余静教授的在读博士齐苗苗一想到要在会上做口头发言,因为缺乏经验内心一直焦虑不安。余静教授察觉到学生的情绪变化,便经常利用晚上的时间不断帮助她反复修改发言材料。由于缺少临床工作经历,余静就结合自己的丰富经验给予她指导和完善。有了余静教授的不断支持和鼓励,齐苗苗出色的完成了此次发言。

余静教授对待科研工作坚强的意志和信念、严谨的学术态度、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都在潜移默化中带动着学生及团队一步步成长,展现出乐观积极、独立思考、积极求知的精神风貌,科研精神的火种,正在一颗颗年轻的心里萌芽,生机勃勃。

保持热爱,初心不改虽远不怠

始于热爱,成于坚持,想要在科研道路上一直走下去,走得长远,走得成功,就需要热爱与坚持。“科研是一项艰辛、漫长又极容易失败的工作。因此,一定要有足够的热爱,才能获得更强大的前行动力,才能换得无怨无悔的坚守。”余静说。

如果说热爱是坚持的动力,那么坚持就是热爱的升华。余静说到,科研之路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平坦且一帆风顺,期间会遇到很多坎坷,要学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科学研究有许多工作是重复性的、甚至是非常乏味的,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读文献、做实验、写记录、写论文,失败、再失败,或许要历经十几年甚至更久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坚持是科研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做科研不是出于功利,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树立坚定的信念,并为此矢志不渝、坚守终生。”

余静认为,青年一代科研工作者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践行者,需要努力学习医学科学知识和临床本领,肩负起强国的重任,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付诸到实际行动中,在对医学科学的探索中代代传承,不断进步,再创佳绩。她希望更多有志青年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怀揣着对科研创新的热爱,不断挑战科学高峰、破解医学难题,勇敢前行,实现自己的科研追求,不断追寻心中的那一束光。

38年的兢兢业业,余静教授惠及患者万千,在继发性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高血压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从科研攻关到成果转化,再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她把本职工作岗位作为奋斗的舞台,努力拼搏进取,书写了新时代女性自立自强、奋发有为的巾帼风采。

【相关阅读】

余静,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兰大二院首席专家,高血压中心主任,心力衰竭中心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难治性高血压外周血管病专委会副主委,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中国医促会高血压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心联盟高血压介入治疗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专委会高血压学组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力衰竭专病医联体甘肃中心主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力衰竭质控中心常委,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力衰竭专病医联体甘肃中心主任,甘肃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高血压质控中心主任,甘肃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WHO《2021高血压药物治疗指南》专家委员会委员,《Circulation,Heart failure(中文版)副主编,《中华心力衰竭及心肌病杂志》副总编,《中华高血压杂志》编委,《J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