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兰州市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一些县区仍有中高风险区,主城四区仍需实施分级分类防控。为了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公众要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主动配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这就必然会减少外出,然而,新冠疫情不仅威胁着公众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健康。那么,疫情期间,公众如何做好个人心理疏导,缓解情绪?来听甘肃交通广播记者李敏的报道:
记者:及时加强心理疏导,做好人文关怀,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一环。一线核酸采集人员面对工作任务重、劳累紧张、医务人员紧缺等问题,加之随时都面临被感染的风险,在采样过程中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睡眠差等情绪问题及多种躯体不适症状。对此,兰大二院心理卫生科二病区医护人员杜秋燕说:
(兰大二院 一线核酸采集人员)“充分利用空闲时间休息,同时还要加强营养。因反复多次重复同样的动作,很多一线采样人员经常会出现手腕酸痛、肩颈不适、下肢水肿等问题,可在休息时间适当采用热敷或冷敷、拍打按摩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烦重的工作总会不经意间催生我们内心的急躁,越是这种情况,越应该谨慎避免因疏忽导致感染,因此在休息时间我们应及时查缺补漏,不断回顾工作细节,加强工作自信。”
记者:同样,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们也作为高风险暴露人群,他们挺身而出,维持采样秩序、配送小区物资、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解决居民困难、维护小区安全等高强度、繁杂工作的同时,也面临着更高的被感染风险。但会经常受到民众的不理解、误解等多种原因使他们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针对这些情况,兰大二院心理卫生科医生蒋常莲建议说:
(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因群众的不配合、辱骂而出现委屈、不耐烦,因服务不被认可或者轻视而感到失落和无助,要允许自己出现上述情绪或行为,接纳自己的所有。因为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比普通群众更容易接收到更多负面信息,接触到更多困难人群,也遭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在工作中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周全细致,这个时候,需要我们提醒自己运用正向思维,自我肯定,看到自己的力量与能力。正确看待自己的工作,调整对自己的要求和期待。”
记者:记者还了解到,本轮疫情发生后,兰州市还先后选派多名心理专家赴定点医院开展线下诊疗及心理干预工作,同时对隔离点及社会公众开展线上咨询心理疏导服务,在原有兰州市心理援助热线0931-4638858的基础上,加开6条心理服务热线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面对疫情,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是第一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