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作者: 来源:医务处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0日 点击数: 字号:【

进入秋季,天气转凉,昼夜温差较大,也正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误食后发病。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1.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可引起流行、爆发和大流行。夏秋季为流行季节。人群普遍易感。常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等而传播。临床特征为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水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严重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2.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本病以夏秋季多发,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接触、苍蝇和蟑螂传播。

  3.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常年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主要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和苍蝇等途径传播。

  4.甲型肝炎是由通过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是我国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在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及感染率最高。发烧、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肤发黄、有的病人有腹胀或腹泻、尿呈褐色、大便色浅、检查肝脏有肿大和触痛或叩痛的体征。

5.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三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

6. 诺如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导致急性胃肠炎的病原体,其在环境中存活能力强,在60℃下加热30分钟仍具有活性,在低温下可存活数年,因此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寒冷季节更易流行高发。诺如病毒主要附着在贝类、水果、叶类蔬菜和饮用水中,食物和水是它主要传播载体。空气飞沫、气溶胶(如雾、烟、霾、烟尘等)也是其常见传播途径。诺如病毒潜伏期较短,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等。儿童多呕吐,成人则多腹泻。大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无脓血,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

肠道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以饮食卫生为重点,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加强自身防护:

  1.提倡良好的个人和饮食卫生习惯。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实行分餐制,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罐头食品出现鼓起,色香味改变的情况,不可食用。不喝生水。

  2.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适当进食蒜、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

3.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某些肠道传染病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患者健康宣教

1.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避免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有利于减轻不适。

2.严重腹泻伴呕吐者,可暂禁食,静脉补充所需营养。能进食者,可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脱脂奶、温热果汁、藕粉等,忌食生冷、多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多饮淡盐水。病情好转可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3.合理用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补液盐及肠道益菌药。整肠生为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制剂,服用后,地衣芽孢杆菌在肠道内迅速繁殖,造成肠道低氧环境。对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繁殖有促进作用,对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酵母样菌等致病菌则有拮抗作用,通过这样双重作用可以调整肠道菌群失调,维持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对肠道疾病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 整肠生和抗菌素有拮抗作用,不宜联合用药。

4.加强肛门周围的皮肤护理,每次便后清洗。以保持肛周皮肤清洁,防止感染。肛周涂以凡士林,防糜烂。伴里急后重的病人排便时还要用力,以免脱肛。

5.粪便、呕吐物必须严格消毒处理(稀便用漂白粉15的比例混合2小时后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