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黄金24小时,做好这八项让你远离月子病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0日 点击数: 字号:【

  经过漫长的备孕和孕期,准妈妈终于“卸货”成功了。虽然准妈妈的身体不再负重,但产后身体调理可要提上日程了。因为从产房出来的那一刻开始,新妈妈就进入了“产褥期”,也就是俗称的“月子期”,月子坐得好不好,可关系到新妈妈们是否会留下产后后遗症,所以说生产后的24小时对新妈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产妇应该如何度过产后第一天呢?

 

产后2小时内仍需要观察出血量

  产后2小时内是观察和处理产后出血的重要时期,医生会密切观察是否有盆腔积血。另外,如果产妇出血量比较大,并出现血性休克的征象:如心慌、脉搏快而细、头晕、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等时,要立马告诉医护人员,让他们进行处理。

 

留意子宫恢复的情况

  新妈妈刚生产完的时候,子宫可能还会像皮球那么大,新妈妈自己在腹部都可以触及。如果子宫总是像个硬球,就说明宫缩良好,如果松软就可能会发生产后出血。一般在休息室内,医护人员会帮新妈妈按压宫底,并了解宫缩情况,这个时候新妈妈要好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并留意自己的子宫恢复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产后及时补充营养

  由于新妈妈们刚生完产,身体尚未恢复,乳腺管还没有完全打开,如果吃得太油腻或者太补,都很容易导致乳腺堵塞,所以饮食上要注意以清淡为主。另外,像红枣、桂圆、火腿、老母鸡等大补的食物,都不适合在产后的前几天里食用,因为这些热性食物都不利于恶露排出,最好等恶露减少、颜色变淡后再开始食用。产后24小时内,妈妈们可适量食用一些蛋汤、鱼汤、骨头粥等。

观察恶露排出的情况

  分娩后24小时内排出的恶露称之为“血性恶露”,其中含有较多的血液,排量大,有少许的胎膜和坏死蜕膜组织,并且伴有血块。这种情况一般会持续4天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恶露的颜色会逐渐变浅,排量也会减少。大约一个星期后,会出现“浆液恶露”,其中的血液量会慢慢降低,而浆液成分上升,浆液中多为细菌、宫颈粘液、坏死脱膜组织等等,持续时间为10天左右。接着,新妈妈会开始排出“白色恶露”,排泄液体为白色,其中包含了许多白细胞,此时已无太多的血液在其中,多为坏死组织蜕膜,一般需要三个星期才能完全排完。新妈妈在休息充足之后,可以适当的下床走走。因为适当的活动能加快血液循环,帮助恶露的排出,有利于产后尽快恢复。

及时给宝宝哺乳

  新妈妈们在产后半小时左右就可以给宝宝进行哺乳了,这样既可以避免新生宝宝低血糖,同时还可以刺激母体分泌乳汁,使母亲体内产生更多的催产素和泌乳素,增强母亲的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通常,产后至一周内母亲乳房分泌的乳汁称初乳,它呈淡黄色、质稠、量少,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较少,并含有大量的分泌型IgA和吞噬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有助于增进新生宝宝呼吸道及消化道防御病菌入侵的能力,能提高宝宝的抵抗力,是宝宝很好的食物。第一次给宝宝哺乳的时候,很多新妈妈都会有些紧张和担心,害怕自己奶水不够。其实分娩后奶水不多是常有的现象,新妈妈们不需要太过担心,平时可以多让宝宝吮吸自己的乳头,刺激母乳的分泌。

抓紧时间休息

  分娩是一个非常消耗体力的过程,新妈妈们在产后需要抓紧时间休息。另外,新妈妈刚刚生产完的时候,应该尽量减少亲戚好友们的看望和拜访。因为这个时候新妈妈的身体非常虚弱,抵抗力也比较差,太多人过来探望会携带一定的细菌和病菌,容易使妈妈造成感染。而且过于喧嚣吵杂的环境也不利于产后妈妈和新生儿的休息,所以家属一定要委婉的告知亲戚朋友。

尽快排出小便

  分娩结束后,新妈妈们要尽早排出小便。这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胎头下降会压迫膀胱、尿道,使得膀胱麻痹以及产后腹壁肌肉松弛,从而排不出尿。膀胱过度充盈会影响子宫的收缩,也会导致产后出血,所以产后一定要尽早排出小便。一般来说,顺产妈妈在产后4-6小时内就可以小便了,但是由于外阴创伤,妈妈可能会害怕疼痛而不敢用力排尿,这种情况非常容易导致尿潴留。而一旦发生了尿潴留或尿不彻底,则可能让细菌侵入,引发尿路感染。如果在分娩6-8小时后甚至在坐月子期间,新妈妈仍不能正常排尿,并且膀胱还有饱胀的感觉,一定要让医生进行检查。

做好护理,预防并发症

  若新妈妈在产后24小时内没有做好护理,很容易引起一些并发症,如贫血、乳汁少、乳腺炎、子宫炎、筋骨疼痛、腰酸、头痛、腹泻、便秘等。所以产后一定要特别注意卫生,并配合医护人员清洗外阴。如果新妈妈出现了发烧的情况,要及时找医生检查,请医生鉴别是正常发热,还是感染发热。如果出现腹痛、会阴下坠疼痛等情况,都要及时向医生提出,不要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