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第一集:近平回来了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09日 点击数: 字号:【

 

2015年2月13日,农历腊月二十五,上午11时许,三辆中巴车远远地停在梁家河村口外。车上下来几个人,健步向村里走去。

  “近平回来了!”

  一声惊呼,村民都向村口外跑去。

  习近平回到了梁家河——这个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的小村庄,这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算起来,他离开梁家河已经整整40年了。

  踏上这片曾经劳动、生活过七年的土地,见到这些曾经朝夕相处、始终不能忘记的乡亲,习近平难掩激动的心情。

  “哎,随娃!”习近平老远就认出了跑在人群中的石春阳。一声亲切的呼唤,话音未落,两个人的手已紧紧握在了一起。

  “迎儿,你老了!”

  “向前,你上次可去过我家呢!”

  习近平和昔日的“小伙伴”们挨个儿握手,双方的手都不愿意放开。

  春娃、迎春、成儿……岁月虽然沧桑了当年“小伙伴”们的脸庞,习近平却仍能亲切地叫出他们每个人的小名。

  陪伴习近平一起回来的,还有他的夫人彭丽媛。他用陕北方言向乡亲们介绍: “这是我婆姨,今儿领回来让大家见一见。”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张卫庞,你还没有变!”正与“小伙伴”们热情寒暄的习近平,一扭头看到了张卫庞,便伸出右手“狠劲儿”地拍在张卫庞的肩上。有力的大手上传递的深情,让张卫庞感受到“近平的心跟咱们还是那样亲”。握着张卫庞的手,习近平向彭丽媛介绍:“这是梁玉明的‘挑担’哩。”(“挑担”:陕北方言,称“连襟”为“挑担”。)

  “随娃,还有几个不认识,介绍一下。”习近平转向石春阳说。

  石春阳连忙把身边的人向习近平挨个儿介绍。当介绍到巩保雄时,习近平握着这个年轻人的手问道:“你是谁家的孩子?”

  “这是会彦的儿子。”石春阳说。

  “你爸可是个老实人。”习近平亲切地说。

  人们簇拥着习近平,一路走,一路拉话。

  到了村委会大门口,更多的人拥了上来,激动地围在习近平身边,一步也不肯挪开。

  石春阳急了:“亲人回来了,快迎进家,让站在大门外算啥啊!”大家这才让出一条路。

  不少当年曾在一起劳动、生活的乡亲,习近平一眼就认出了,并亲切地叫出了他们的名字。

  “根民,赤脚医生。爱学习,看的书也多。”

  “争气儿,家里都好吗?”

  “张儿,你‘有肚子没嘴嘴’。”(“有肚子没嘴嘴”:陕北方言,意为肚子里有话但说不出来。)

  ……

  亲切的小名脱口而出,亲切的往事也历历在目。

  68岁的巩政富小名叫“开伙”,习近平笑着对他说:“你当年劲大,摔跤是村里最好的,不过,你可摔不过我啊。”大家听了,欢笑一片。

  巩政富患有眼疾,一只眼睛已失明。习近平关切地问:“你年轻时眼睛就不好,现在咋成这样了嘛!”这事他还记在心上,记得这么清楚。巩政富闻言,直抹热泪。

  当年的老支书梁玉明来晚了,好不容易挤到跟前。习近平边叫着“王栓”(梁玉明的小名),边与他热情地握手寒暄。梁玉明高兴地说“你先忙着,我给咱们回家准备饭去,一会儿到家里吃饭。”

  习近平和“小伙伴”们拉着家常:收入靠什么?平时吃些什么?老人好吗?孩子们都在做什么?日子过得怎样?能吃上大米吗?常有肉吃吗?……

  习近平问得非常亲切、细致。

  “小伙伴”们告诉习近平:“现在光景过好了,平时吃的是白馍、白面,大米和肉什么时候想吃就什么时候吃。”

  习近平听了露出舒心的微笑,满意地说:“那就好,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我就放心了。”(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