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近在咫尺,如果你不想出去看那人潮人海,只想在家里蹲。那不妨看看这本《当呼吸化为空气》,过一个充满感恩、爱、思考的阅读假期吧!
全世界只有百分之0.0012的人在36岁就患上肺癌,保罗·卡拉尼什是其中之一。当你读到这本书时,他已经不在人世。《当呼吸化为空气》,这是一位美国医生写的生命笔记,一本尚未完成的书,一本让你思考关于生命意义的书......从幼年到成年,从文学到医学,从活着到即将死去。坦然真诚,力透纸背,向死而生。
When Breath Becomes Air,一切幸运与不幸,都将化为空气。那些努力与憧憬,都将化为泡影。世间万物,尽归尘土。既归尘土...面对苦心耕耘的付出与收获,面对各种各样的幸运与不幸,面对不知哪天就会终结的生命,我们怎样去过完自己的人生?作者保罗•卡拉尼什这样说:“别因为你要死了才去做,或者不去做某件事情,而是要找到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去做。
他说:“我无法前行。”
他又说:“我仍将前行。”
保罗•卡拉尼什,斯坦福英语文学和人体生物学双学士、剑桥大学科学史与哲学研究硕士、耶鲁大学医学博士、斯坦福神经外科医生,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最高奖获得者,还有数不清的学术奖项和荣耀。然而在35岁,就在他即将到达事业的新高度时,被确诊为癌症末期,他和最普通的病人一样,在得知自己肺癌晚期时,同样经历了“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消沉、接受”的过程,最终,他以医生和癌症患者的双重身份探索生命的意义。
他无法舍弃神经外科手术台,他选择打起精神抵抗着身体的疼痛和疲惫,再一次主刀了一场场艰难的手术。他从一个无神论者,开始思索科学对于人生的无意义感,“如果你认为上帝在科学中无立足之地,那么你就几乎一定会认为人生的意义在科学中也无法容身。因此,生命本身也毫无意义。……人类生命本身就是独特的,主观的,无法预测的。科学提供了最有用的方法,但科学无法用来解释人类生命中最为核心的希望、恐惧、爱、恨、美、妒忌、荣誉、软弱、奋斗、痛苦和美德。……我们每个人最终能看到的,都只不过是生命的局部。”
他和妻子露西决定要一个孩子,这个女孩在保罗去世前八个月时诞生,名叫卡迪。而在保罗最后的日子里,“身为父亲这个角色所带来的生命意义,似乎远胜于其他所有总和。”
“我准备好了。”保罗准备好了撤离呼吸辅助设备,准备好了注射吗啡,准备好去世了,他的妻子在这本书的后记里写道。“直面绝症的方法之一,就是深爱——袒露自己的脆弱,满怀善良、慷慨与感恩。”
保罗在奋笔疾书的过程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他在书中写道,“你永远无法到达完美的境地,但通过不懈地努力奋斗和追求,你能看到那无限接近完美的渐进曲线。”
稿源:院团委
编辑整理: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