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晨报讯(记者赵汇)7月28日,兰州晨报、掌上兰州刊发的《通渭小伙罹患尿毒症母亲义无反顾把一个肾移植给儿子》一稿引起巨大反响,不少读者希望能够加入其中助力郑海龙的康复之路。
当天的第一笔捐款来自兰大一院一位不愿具名的医生朋友。在看到消息后,这位主任医师委托记者向郑海龙转去了500元善款。这让记者想起郑海龙这条由陌生人串起的救助之路上,不少人都是“倒给患者红包的医生”。
兰大二院泌尿二科的尚攀峰医生是其中之一。他在了解小郑的病情后,特地向小郑一家普及了肾移植的相关知识,并据实相告“去泌尿一科找杨立主任做吧,他的肾移植经验在甘肃省内首屈一指。”
兰大一院普外四科姚楠主任是其中之一。2017年3月,他为小郑的母亲常芳铃同台完成胆结石、疝气两个手术,最大程度减免费用后,他仍记挂着这个负重前行的家庭,不时前来探望。
兰大二院泌尿一科杨立主任团队更是其中之一,在行移植手术前,他们严把手术指征,慎重召开了两次伦理审查会;在行移植手术前,他们按照既定的方案准备将母亲的健康肾脏植入儿子右下腹的髂窝内,却发现因为长期透析,小郑的右髂内血管硬化、狭小,术后恐血流量不足,随即果断改变了手术方案,将肾脏移植在左侧髂窝内,并想方设法减免了部分费用。
为医者必先为德。他们夜以继日救死扶伤,却说:想到的只是除了医生能做的,我还能做点什么?这些都不是虚辞,字里行间,透出医者的重量,让人读来,沉甸甸的。
当天,稿件很快在线上线下传播,不少与小郑母子素不相识的人通过兰州晨报热线及公众号留言希望伸出援助之手。
据了解,终身服药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在肾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一年的药费高达数万元,除去医保报销外,患者个人仍需自费部分必需药物。有意帮助这个在苦难中仍旧保持微笑的一家人的爱心人士可与之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