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3日 点击数: 字号:【

什么是口腔癌?
     广义的口腔癌是指发生于口腔的恶性肿瘤。包括舌癌、牙龈癌、腭癌、

颌骨中央性癌、口底癌、口咽癌、唇癌、涎腺癌和上颌窦癌以及发生于颜面部

皮肤粘膜的癌症等。其中舌癌最常见。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头颈神经外科王之奇有报道在东南亚地区,口腔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在台湾口腔癌为全身恶性肿瘤第三位,印度的口腔癌发病率全球最高。在美国和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口腔癌的发病率都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我国口腔癌患病率相对较低,口腔癌在全身各部位癌症中排位在10名以后,但近年来舌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甚快,已接近占所有口腔癌症的一半,口腔癌的患病年龄也有年轻化的趋势,2030岁青年患者并不少见。口腔癌好发于男性,但随着社会节奏加快,饮食及社交等因素,近年来女性患者逐年增多。口腔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60岁为发病高峰。我国以舌癌为最多见,牙龈癌居第二。
 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口腔癌的发生
    癌症的外在致癌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等因素,这些因素与免疫,遗传和代谢等内在因素共同作用,使正常细胞转变成恶性细胞而发生癌变,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多阶段和多基因长期作用的结果。
1.烟和酒及某些习惯
    烟草中的致癌因素主要是化学物质苯芘,长期吸烟者患癌症的可能性大大高于非吸烟者;吸烟斗,雪茄或咀嚼烟草者主要导致口腔癌,烟头接触唇部区域容易发生唇癌
,与长期灼烧有关。酒精因其对正常细胞的毒性,损害肝脏的抑制免疫而增加发生口腔癌的危险性,其发生率可随饮酒量的增加而上升。同时有烟酒嗜好者发生口腔癌的危险性更高,比单嗜好烟或酒者高23倍。有学者认为吸烟多于1/天或饮酒超过25/天,且持续10年之久,则罹患口腔癌或口咽癌的可能性远远高于非吸烟或饮酒者。

我国南方及南亚、东南亚一些地区居民有嚼槟榔、嚼烟草的习惯,也是口腔

癌地区发病率较高的因素之一。
2.慢性刺激和损伤
   在口腔中有锐利的牙尖,残根,残冠,牙嵴和不良修复体者,其相应部位经长期慢性刺激后有发生癌变的可能,尤其常见于舌癌和颊癌。有统计表明,1/5的口腔癌患者在癌变部位有尖锐的刺激因子。另外,口腔卫生不良者的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也可能成为促癌因素。
3 紫外线
   从事户外工作者,长期暴露在日光直接照射下,其唇癌和皮肤癌的发病率都较高。
4.病毒因素:研究发现鳞癌可能与人乳头瘤样(HPV)病毒有关
5.内在因素:包括基因突变、遗传因素、免疫状态、内分泌因素和神经精神因素有关。
6.营养因素:
   诸如维生素A1B2以及微量元素铁,锌和砷的缺乏等都会增加机体对致癌物的敏感性。另外,慢性肝炎肝硬化及病毒感染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的疾病与口腔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什么是口腔癌的癌前病损和癌前状态
    癌前病损:是指一种已有形态学上改变的组织,较外观相应正常的组织具有更大的癌变可能。

癌前状态:一种显著增加癌变危险的一般状态。

对两者都要充分重视,因为他们都能发生癌变,只是发生率和时间上有所不同而已。

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癌前病损
1.白斑  口腔粘膜白斑是公认的癌前疾病,一般表现为界限清楚的白色病损,表面呈均质状或呈皱纹纸样、颗粒状,甚至发生溃烂。好发于颊、唇、舌腹粘膜。口腔粘膜白斑的癌变率可超过5%。
2.红斑  口腔粘膜红斑在近年来已被视为比白斑癌变率更高的疾病。虽然红斑的发生率远低于白斑,但其危险性却不容忽视,癌变率高达80%。舌、口底和咽侧被认为红斑的高度危险区。
口腔颌面最常见的癌前状态
1.扁平苔藓:  扁平苔藓为一种常见的口腔粘膜病,其癌变率在1-10%左右,以糜烂型,萎缩型和斑块型较易恶变,部位以颊、舌、口底粘膜为最常见。
2 .口腔粘膜下纤维化:  口腔粘膜下纤维化被认为与咀嚼槟榔有关,有1/3者最终可发展成癌。主要表现为进食灼痛、口干、口腔粘膜萎缩等。常见于两侧颊粘膜及唇,舌等部位。



早期口腔癌的表现有哪些
1.口腔颌面部出现新生物,表面颗粒状,菜花样或早期出现溃烂,疼痛等症状。
2.舌、颊等部位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麻木。
3.牙齿不明原因的疼痛,迅速松动,脱落等。
4.口腔或颜面部的溃疡一月仍不愈合者。
5.不能解释的口腔粘膜白色或红色的斑块及浸润硬块。
发现口腔癌怎么办?预后如何?
    发现口腔癌或怀疑患口腔癌者都应尽早就医,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目前,口腔癌的五年生存率约60%,早期的口腔癌整体预后要高于这个比例。肿瘤分期越早,分化程度越高,治疗越及时规范,预后愈佳。整体而言,下唇癌预后最佳,很多患者经手术治疗痊愈。舌癌早期转移者较多,预后较差。

怎样预防口腔癌?
1.了解口腔癌发病的相关因素,认识口腔癌的危险性。
2.讲究营养的平衡,力戒烟酒,及时治疗残根,残冠,去除不良刺激。
3.对长期不愈合(超过2星期)的口腔溃疡,应加以重视。积极处理和治疗癌前疾病。
4.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并坚持定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