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记我国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刘国栋教授
下午5时许,喧闹一天的兰大二院门诊大厅里渐渐安静下来,在宽敞整洁的泌尿外科诊室里,刘国栋躬身送走最后一位患者,缓缓坐下,随手拿起桌边一本最新一期的原版泌尿外科杂志翻阅起来。
从英姿勃发的青年到雄心不减的老者,60多年来,刘国栋怀揣着年少时专业报国的梦想,为甘肃泌尿外科学科发展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如今年逾八十岁,刘国栋仍坚守临床一线,治病救人,教书育人。
1930年,刘国栋出生在甘肃秦安,14岁时,父母早逝,跟随兄长求学陇南。1949年初中毕业后,刘国栋辗转返乡,欣欣向荣的新中国令他豪情满怀,他树立了专业报国的志向。凭着坚强的毅力和超人的天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刘国栋修完全部高中课程,195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现兰州大学医学院,从此开始了他长达60余年的从医生涯。
上世纪50年代,甘肃医疗界人才辈出,良好的发展机遇和顽强进取的时代精神造就了一大批今天的名医大师。1955年刘国栋毕业留校,任兰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住院医师,工作不到2年,刘国栋便成功施行了甘肃省首例广泛肠粘连分离后肠折叠术。
1959年,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今兰大二院)成立,刘国栋随同我省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史成礼来到二院,开始了泌尿外科专业的系统学习和实践。
当时,刚组建的泌尿外科只有10张床位,设备简陋,只有一套新中国成立前购置的美国产膀胱镜和几根金属尿道探条。刘国栋不畏艰苦,奋力前行。1958年,他完成了全省首例隐形脊柱裂性尿失禁尿道折叠术;上世纪60年代初,他从骨科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中获得启发,在国内较早采用病灶清除术治疗空洞性肾结核,为许多患者治愈了疾病,保留了肾脏;1983年,他率先在国内运用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浅肌层膀胱肿瘤,使一些本该切除膀胱而保留膀胱者至今无瘤复发健在。他与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合作生产膀胱灌注用卡介苗,使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成为国内首家生产膀胱灌注用卡介苗的单位。
兰大二院泌尿外科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得益于多年来的团队建设,刘国栋就是这支团队的核心和精神领袖。
自1986年主持泌尿外科工作以来,刘国栋十分注重青年医师的选拔和培养。上世纪80年代初,在基层工作的秦大山来科进修,刘国栋慧眼识才,积极协调争取,破格将他调入科室并悉心培养,终于成就了一位陇上著名泌尿专家;他曾为陈一戎、何家扬两位泌尿外科青年才俊的破格晋升积极奔走,如今两位已是国内著名的泌尿外科专家;上世纪90年代初,甘肃医师出国深造是件困难而稀罕的事,刘国栋通过多种关系,几经波折终于把科室的一名主治医师送到英国深造,他就是如今国内外知名的泌尿外科专家王志平教授。
他重视青年医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中言传身教,努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同时也着力提升他们的科研素养和外语水平。早在1982年,刘国栋就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为科室订阅了原版外文专业杂志,同时要求科室本科以上学历的医生病例讨论时尽量使用英语,历经几任科主任,这一不成文的要求延续至今。在刘国栋的精心培育和扶持下,兰大二院泌尿外科从当初的小苗成长为参天大树,被确定为甘肃省首批临床医学中心。
多年的丰厚积累使刘国栋不但熟谙本专业知识,而且对整个医学的现状与发展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他能巧妙地将最新现代医学理论与日常临床工作相结合并指导临床实践,他的全院学术报告《21世纪分子医学》《肿瘤分子生物学》《抗衰老》等让年轻医生叹服,赢得了“医学活字典”的美誉。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刘国栋仍坚持每日阅读泌尿外科原版著作,在坚持门诊带教的同时,他笔耕不辍,一篇又一篇学术论文寄托着医者不老的雄心。
——摘自《甘肃日报》2013年12月24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