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杨保旺,科里的人大多会说“这家伙干起活来是个不要命的主”,真实的他的确为了救治那些生命垂危的重症病人付出了很多!
2010年,保旺刚来儿科时还是个毛头小伙子,在工作中处处显示出年轻人的血气方刚,透着浓浓的一股子冲劲。在2011年小儿重症科(PICU)成立后,保旺成为了重症监护室里的一名医生。在两年多的共事中,他身上所散发出的闪光点,深深感动着科室的每个人。
对病人“来者不拒”
夜里收病人,可能是大多数科室医务人员比较头疼的事情,出于人的本能,总希望能度过一个相安无事的夜晚,但是小儿重症科的特殊性决定了收治病人根本分不了白天黑夜,反而夜里来的病人病情更加危重。跟保旺搭班久了,清楚了他一贯的作风,不管有没有床位,只要来了急重症病人,哪怕顺手拉过平车或者诊断床,先救治病人才是最最紧要的,有时候我们会开玩笑说“和保旺搭班,我们已经做好了来者不拒的准备”。不管白天黑夜,尤其是夜班,来了病人,保旺总是争取在最快的时间内让病人的各项检查都做到位,为病人病情的诊断争分夺秒。
记得有一天晚上,科室来了一位患有脑炎的孩子,当时已是凌晨三点,作为值班医生的保旺连夜开出了拍片和CT的急诊检查单,第二天早晨,小患儿的病情已经基本诊断清楚,可以直接商讨进一步的治疗方案了。他就是这样,从来不会因为个人休息的原因而耽误病人的诊治。所以,和他搭档,我们深更半夜打电话全院调药、往返数次输血科约血已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我们总结的一句话“只要晚上可以办到的事情,坚决不会拖到第二天”
“不按常理出牌”的住院总
保旺是科里的住院总值班医生,而他从不在值班室休息,同事们都知道,只要科里有上呼吸机或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病人,白班时,保旺一定是搬个板凳,坐在病人床边,时时观察病人在实施了一系列治疗方案后有没有一丝一毫的起色,根据观察,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夜班的时候,哪怕病人们病情都相对平稳的情况下,他也只会在后半夜卷起一条洗干净的床单,身体往平车或者诊断床上蜷缩着躺一会,如果有一个非常危重的病人,那么他一定坐在板凳上,趴在病人的床尾守着病人,静待起色,实在困得熬不住才会趴在那里眯一会,刚开始,大家有些不解,都会问他为什么放着舒服的值班床不休息,非得委屈自己呢?他的回答总是这样“因为病人发生病情变化的时候,我离得近一点,就能以最快的速度给予最及时的救治”,听了他这样的回答,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前不久住在监护室的17床患儿病情非常危重,病情反反复复不见好转,呼吸机一直撤不下来,轮到保旺的白班,除了吃饭时能在值班室找到他,其他时候,他总是搬个板凳守在17床床边,一边观察,一边翻着专业书籍在那里不断的琢磨新的治疗方案,那晚正逢我们的夜班,到凌晨5点多我进入监护室取东西时,一推开门看到他一个胳膊搭在病人的床尾那里趴着睡着了,自己腿上还放着翻开的专业书,看到这一幕,真是又不忍心吵醒他,又想叫醒他让他去值班室休息一会。当时我的脑海里又萌发了一个念头,如果患儿的家属看到眼前的这一幕,他们会感受到医务工作者在救治病人时的真挚情感吗?他们会更加理解我们医护人员的辛劳吗?
“细活要细做”
保旺常说:“医学是门精细艺术,需要我们精雕细琢” ,在日常的医疗实践中,他总是刻苦钻研业务,业余时间里的他几乎都遨游在医学知识的海洋,他的工作衣口袋里永远装的鼓鼓囊囊,各种医学手册,工作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总见他拿出各种小本本来细心查阅,有时候索性抱一本大约有十厘米厚的专科书在病人床尾查阅相关资料,考虑能不能有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案来挽救眼前的生命。
因为他的勤奋好学,他现在被我们戏称为“全能医生“,内外科的操作他都善于学习和付诸于行动,有时其他科的医生过来会诊,会开玩笑说”过一阵子你要抢掉我们的饭碗了啊”。 监护室的病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每个病人有了深静脉通路的保证,生命就多了一份保障,通过他指导其他年轻医生学习置颈部深静脉这项技术,为护士配合抢救工作提供了便利。病人需要这样的医生,社会需要这样的医生,需要像他这样的尽职尽责,需要像他这样对于医学勤勤恳恳,一心为了病人的不断探索精神。前不久科里组织大家学习掌握除颤仪的使用,负责给全科人员培训及考试的就是保旺。
美国著名医学家、医生刘易斯.托马斯说过:“医学技术再发达,病人仍然需要医生那种给人以希望的温柔的触摸,那种无所不包的从容的长谈,但要保留这些是一件难事,在今天唯有‘最好的医生’才能做到”。杨保旺一直默默地做着这些“难事”,牢记“医者父母心”的古训,践行自己“好医生”的标准,坚守“诚实守信”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守护着一个个小患者的健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好医生。(稿源:小儿重症科 范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