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一、步履维艰,艰苦创业(1948-1970)
1948年秋,兰州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在西关萃英门开院,当时医院屋舍破旧,地方狭小,设备简陋,各项工作面临很大困难,但杨英福等老一辈甘肃省医学事业的领头人开始书写甘肃省医疗卫生事业的新篇章。
1949年春天,一个25岁的年轻人走出了国立兰州大学医学院校门,来到兰大附设医院工作,开始筹建放射科,他就是后来甘肃省放射学的奠基人、兰大二院放射科创始人张令翊教授。放射科的筹建工作得到了医院的高度重视,经过三年多的艰辛努力,1952年,医院专门修建了机房,引进了一台美国GE公司30mA分体式X光便携机,同年王万珠同志加入到放射科的筹建工作当中。
1954年初,医院成立了全省最早的放射专业科室---兰州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放射科,这就是pc28预测在线预测神测网3.2放射科的前身,张令翊担任主任。这一年,郭景岳、沈克信两位同志进入科室。在那样艰苦的年代,老一辈放射人无比珍惜这唯一的一台便携式30mA分体式X光机,尽管在今天看来它是如此简陋且功能单一,但他们利用这台机器率先在省内开展了胆囊胆道造影、支气管造影、膝关节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脑室造影、骨盆测量等特殊检查,开创了甘肃省X射线造影技术的应用先河。
1956年初,兰州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分别组建,张令翊、沈克信调离二院,郭景岳、王万珠两位同志留院主持工作,直至1958年旧住院部大楼建成,放射科迁入住院部大楼一楼。同年,魏忠厚、杜聿煊两位同志入科工作。医院新增大跃进200mA上海国产X线透视、拍片机2台,从此透视、拍片工作正式分开。科室下设诊断室、办公室、值班室、修配室及储藏室,由于设备配备居全院之首,成为当时医院“含金量”最高的科室。
1959年4月,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兰大附院萃英门旧址正式建成,魏忠厚任主任负责放射科的各项工作,自此两附属医院放射科从编制、教学、工作彻底分开。1970年底购买了四川内江400MA双床双球管X线机,科室也有了一个较好的工作条件。
二、努力工作,伺机发展(1970-1996)
1978年改革开放后,医疗卫生事业真正地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兰大二院医学影像事业进入飞跃发展的时期。这一年,兰医二院住院部大楼在紧罗密布中修建完成,放射科部分业务迁入门诊部,在管理上放射科划分为门诊部、住院部两部分。在这一时期,杜聿煊、吕拉奎、李树芹、李静、郑玉珍、屠蓬珊、张方山、李生泮、陈瑞萍等一大批同志先后进入科室。
1983年初,魏忠厚同志调往省肿瘤医院工作,郭景岳担任放射科主任和放射学教研室主任,何宁、郭祖才、颉克蓉等同志在这段时间陆续入科。1986年初,科室引进了东芝800MA遥控X线机。在郭景岳教授的带领下,科室开展了甘肃省内首例胃气钡双重低张造影及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先进的成像方法使胃肠造影的图像更为清晰精细,使普通放射学检查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1986至1996 年李树芹担任放射科行政主任,1990年李树芹担任副院长职务后由李静担任行政主任。1990年对于放射科来说也具有历史意义,在这一年科室首台CT机—东芝TCT-300S被引入。1994年底和1996年初,周俊林、张静两位同志先后入科。
三、抓住机遇,大力发展(1996-2012)
1996年后半年,何宁担任放射科副主任,李静任放射学教研室主任,科室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1997年上半年,住院部放射科搬入干部病房一楼。1999年初,购入德国SIEMENS SOMATOM plus 4螺旋CT机。2000年,先后引进德国SIEMENS MAGNETOM Harmony 1.0 T超导MR扫描机及西门子CF数字胃肠机。2002年初,引入德国AGFA多槽CR机。2002年下半年,省儿童医院一楼放射检查室建成,并开展放射拍片及透视的工作。2008年底,科室引进了德国SIEMENS SENSATION 64层、螺旋CT机、西门子DR拍片机(两台)及西门子R200数字胃肠机。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2008年科室迎来了放射科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孙鹏飞副教授,他师从国内著名的放射学家肖湘生教授,在肺癌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
2010年底,随着医院新综合医疗大楼的建成并投入使用,放射科全体搬入新的医疗综合大楼一楼,周俊林教授担任放射科主任及教研室主任,孙鹏飞副教授任放射科副主任,张静副教授担任核磁共振科主任。2011年底,科室引进德国西门子3.0T高场强MR机,2012年底引进美国GE公司宝石CT、16排SCT及数字三维乳腺机,同时为了满足颅脑手术术中检查及ICU病房危重病人的影像检查和抢救的需要,科室引进了美国高端移动CT机及两台床边DR机,设备资源空前壮大。兰大二院放射科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时代。
领先技术
一、最早在全省开展多种造影检查(1954年),代表人物张令翊教授、王万珠主管技师、郭景岳教授。
二、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机械驱动计波器的自主研制(1958年)及体层摄影的开展(1970年),代表人物王万珠主管技师,其中体层摄影在内耳的精度达1mm。
三、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倾斜角度精确定位投照技术(1960年),运用三角函数计算将投照角度精度精确到0.5cm,代表人物王万珠主管技师。
四、国内先进水平的妇女正常骨盆测量技术(1965年初),代表人物王万珠主管技师、郭景岳教授。为我国“六.五”期间国家卫生部重点科研课题,项目完成后发表英文论文《全国妇女正常骨盆测量》,该项目获得国家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五、享誉全省的脑血管造影及诊断(上世纪六十年代),代表人物魏忠厚教授,他在脑血管造影诊断方面的造诣很深。
六、在省内最早开展胃气钡双重低张造影和小肠气钡双重造影(1986年),代表人物:郭景岳教授。郭景岳教授早年开展的造影方法使胃肠道的图像清晰精细,他撰写的英文论文《Small intestine baxium-air hypotonic double contrast examination》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外文版》,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他是当时省内的领军人物。
七、省内负有盛名的核磁共振诊断,代表人物何宁主任医师。何宁主任医师从1992年起就从事MR诊断工作,是我省最早的MR影像工作者,从0.04T超低场强永磁型MR机到1.0T核磁共振机,再到3.0T高场核磁共振机,何宁主任医师均做了大量工作,在MR神经影像学特别是MR血管影像方面成绩显著,曾发表多篇MR脑血管相关的论文,主持完成多项课题并获奖,毕业了数十名硕士研究生,培养了数十名MR诊断医生及技术人员,使MR诊断专业在甘肃省负有盛名。
八、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神经影像学,代表人物周俊林教授。我院的神经影像学起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从前辈们开展脑血管造影及脑室造影,到八十年代初甘肃省第一台头颅CT及第一台MR机的落户,到九十年代后期引进了单排螺旋CT及1.0T核磁共振机,一直深入开展神经影像学的临床及研究工作,到2012年前后,随着3.0T核磁共振机及宝石CT机的引入,神经影像学的学术水平已在省内遥遥领先,代表人物为周俊林教授。周俊林教授在脑肿瘤的影像与病理对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脑膜原发肿瘤的亚型影像与病理方面有一定造诣,在脑肿瘤的影像征象与相关因子的表达方面做过较深入的研究,对颅脑肿瘤的诊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周俊林教授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神经影像方面的论文四十余篇,其中《中华放射学杂志》三篇,SCI论文两篇,完成及在研神经系统相关的科研项目近十项,在全国性大会进行神经影像方面的专题讲座及发言十余次,获得2010年度中华放射学会全国年会擂台赛(群英会)北方队第一名,担任2011年度拜耳先灵STAR中美神经影像对抗赛中中方擂主(兰州站),周俊林教授现任兰大二院神经影像科主任,为中华放射学会神经学组全国委员以及中华放射学会全国青年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