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首先提出了依恋的概念,艾斯沃斯对婴儿依恋进行了研究,并将婴儿的依恋分为了三种类型。
在人际关系中表现的依恋是一种积极的、充满情感的情绪状态,在这种关系中建立起来的起中介作用的行为,称为依恋行为。这种依恋行为贯穿人的终生,只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依恋的对象和方式不同。
在婴幼儿时期,宝宝的依恋对象主要为家人,特别是母亲。婴儿的依恋模式大概分为三种:
当父母离开房间时婴儿变得心烦意乱,但当父亲或母亲返回时,婴儿主动寻找父母,并很容易在父母的安慰下平静下来。表现出这种行为模式的儿童通常被称为安全型。这种依恋模式的婴儿约占总人数的60%。
另一些儿童最初会不安,在分离后会变得极为痛苦。而更重要的是,当重新与父母团聚时,这些儿童难以平静下来,并经常出现相互矛盾的行为,显示出他们既想得到安慰,又想“惩罚”擅离职守的父母。这些儿童经常被称为焦虑-抵抗型。这种类型的儿童约占总人数的20%或更少。
第三种依恋模式被称为回避型。回避型儿童显得不会因分离而过于痛苦,并在重聚时主动回避与父母的接触,有时会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其他地方。这类儿童占总人数的约20%。
家人应当十分珍惜与婴儿的依恋关系,尤其是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且接触频繁的亲人更重视。因为这种依恋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发展。心理学家们还专门研究了人类婴儿的早期行为,发现如果家人(特别是母亲) 对婴儿的态度十分冷淡,缺少交往,使孩子不能产生对父母的依恋,则孩子会变得呆板,不信任父母,以后也不会信任他人。